2025年8月10日,薄雾像轻纱般掠过鹤岗的天际线,人民广场上的晨露还沾在草叶尖,“相约鹤马,乐享山水”的巨型横幅已在晨光中舒展成一片鲜亮的红。作为喜家德2025鹤岗森林半程马拉松的起点,这片广场此刻像一颗被唤醒的活力心脏,6000名来自天南海北的跑者正做着最后的热身,跑鞋叩击地面的声响里,混着孩子的笑闹与亲友团的叮嘱,酝酿着一场即将奔赴青山绿水的律动。
六点刚过,广场已成沸腾的海洋。春晚同款跳舞机器人正随着节奏旋身摆臂,四足机器狗迈着灵动的步子穿梭在人群中,偶尔停下用机械臂向跑者递出能量胶,惹得孩子们追着它跑。有的选手举着手机拍广场地面——5900平方米的“幸福鹤岗”3D彩绘正随着晨光流转,荷塘里的鲤鱼仿佛摆着尾要跃出地面,草丛中藏着的憨态兔子像是下一秒就要蹦进人群,连索道的钢索都画得逼真,引得人想伸手去抓。
发令枪响的刹那,声浪惊飞了树梢的晨鸟。3500名半程马拉松选手如潮水般向前涌去,荧光色的运动服在晨光中织成流动的河;2500名欢乐跑选手则牵着孩子的手,在“亲子组”的旗帜下漾开细碎的涟漪。这股奔跑的洪流很快分成两支:半程队伍向着21.0975公里外的红旗林场进发,欢乐跑则绕着人民广场的环线漫行,让轻松的笑语落在草坪上,惊起几只啄食的麻雀。
赛道是这场盛宴最动人的注脚。刚跑出广场,欣虹湖就撞进眼帘,湖面的波光把岸边的垂柳揉成一团绿雾,恰应了“绿杨阴里白沙堤”的诗意。70米高的平安塔静立湖对岸,仿明清琉璃塔檐下,铜铃被风拂得轻响。塔壁彩绘在晨光中流转,跑过的选手总会慢下脚步,似能听见塔身藏着的岁月絮语。戴眼镜的跑者举着手机录像,笑着念叨:“这平安宝塔,正预祝鹤岗半马平平安安、圆满成功呢。”
再往前,彩虹公路猝不及防地在脚下铺展开来。红、黄、蓝三色涂料与两侧的层林叠翠撞在一起,像是谁把调色盘泼在了山间。跑在上面的选手忍不住加快步频,鞋底碾过路面的沙沙声,混着林子里的蝉鸣,成了最鲜活的节拍。转过一道弯,金顶山林海便横亘眼前——这片亚洲最大的红松原始林里,百年古木直插云霄,夏风穿过枝叶的缝隙,送来松涛如潮的回响。“每立方厘米3000多个负氧离子!”有位跑者深吸一口气,笑着对身旁的同伴说,“这哪是跑步,是来洗肺的。”阳光透过树冠的缝隙洒在跑道上,光影明明灭灭,跑者的身影穿梭其间,像在绿色的隧道里追逐流动的光。
7.5公里处的补给站飘着勾人的香气。“人间烟火色,鹤岗小串真不错!”吆喝声里,鹤岗文旅局长正站在烤炉前翻动铁签,油星溅在炭火上,腾起的烟里裹着松木的清香。跑者们排着队接过滋滋作响的小串,肉香混着汗水的咸味滑进喉咙,碳水带来的暖意瞬间驱散了疲惫。有位来自广东的跑者边嚼边竖大拇指:“早听说东北小串有名,没想到跑着步就能吃上热乎的,这补给太‘硬核’了!”再往前的补给点摆着冰桶,里面浸着东北冻梨,咬下一口,甘冽的汁水顺着嘴角流进衣领,激得人打个激灵,倒像是“冰雪聪明”的诗意落进了现实。
赛道旁的保障力量藏着许多温柔。交警在弯道处站成了笔直的标杆,汗水浸透的制服与彩虹公路的颜色相映成趣,指挥手势利落得像在打节拍;医疗站旁,四足机器狗驮着急救包,亦步亦趋跟着急救跑者,偶尔停下用红外扫描仪测测跑者的体温;正午的阳光渐烈时,赛道上空忽然飘来阵阵清凉——是无人机喷淋系统正循着跑者的轨迹洒下水雾,水珠落在发梢,折射出细碎的彩虹。“连降温都这么有科技感!”有位跑者抬手抹了把脸,笑着朝空中的无人机挥了挥。
红旗林场的终点线前,欢呼声早已掀翻了林海。当肯尼亚选手卡里乌金第一个冲破彩带,1小时4分4秒的成绩让计时器的数字都仿佛在发烫,紧随其后的基普利莫(1小时4分38秒)、姆温吉瓦(1小时7分13秒)相继撞线,男子组三甲的名字很快被写进成绩册。女子组的赛场更让人心潮澎湃,中国选手唐晓芬以1小时18分36秒的成绩摘得桂冠,当她登上领奖台向看台下挥手时,看台下的欢呼声久久不散。
这场以“奔跑在青山绿水间”为主题的赛事,早已超越了21.0975公里的距离——它是欣虹湖的波光与跑者的影子共舞,是平安塔的铜铃应和着跑鞋的节奏,是科技的灵动融进林海的静谧,更是一座城市把山水的灵秀、烟火的温热,都藏进了一场奔跑里。
离场时回望,赛道已复归宁静,只剩风穿过松涛的声响,像在低声复述着白日的热闹。那些汗水、欢笑、呐喊,还有烤串的香气、冻梨的甘冽,都已顺着跑道的脉络,渗进了鹤岗的肌理。这一天,6000双跑鞋不仅丈量了山水的距离,更在青山绿水间,为这座城写下了一段闪着光的律动诗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