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北京智化寺

       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禄米仓胡同里,深藏着一座古刹——智化寺,多少年来鲜为人知,然而,它却是古建筑和古音乐的活化石。

       智化寺建于明代正统九年(1444年),山门刻有明英宗御笔“敕赐智化寺”,这是告诉你本寺乃皇上下令建造,至今已有578年。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保存完好,是迄今北京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群,虽建于明代,亦有宋元建筑之遗风,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活教材。这些建筑,设计精巧,布局合理,全部木结构,榫卯链接,无一颗钉子。还有与其他庙宇所不同的是,它的屋面是黑色琉璃瓦。1900年(庚子年),八国联军侵占北京,智化寺遭到一定程度的毁坏。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曾多次光顾此处测绘与勘察,尤其是北京解放以后,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修缮方案,195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整修智化寺。1961年,智化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         明朝的皇上都宠信太监,智化寺的主持建造者王振就是明英宗最为宠信的大太监,他原本是河北蔚县的读书人,只因屡试不第,为了实现其进入高层的野心,一狠心一咬牙,净身当上太监,太监都是打小净身,手术比较好做,当时他已成年,净身要冒多大的风险?当上太监又有文化,果然实现自己的抱负,权倾朝野,甚至可以驾驭皇上,代替皇上号令天下。这也是因为明朝的皇上多数都不理朝政,全用太监管理国家大事,难怪被李自成顺利推翻。

       智化寺是皇上命王振主持建造的,当然是很成功的,至今成为古建筑遗存之精品。可是,这个太监王振仰仗皇上恩宠,有恃无恐,独揽大权,扰乱朝纲。正统四年(1449年),瓦刺进犯明王朝,明英宗昏庸腐朽,一筹莫展,王振掌管军政大权,怂恿英宗御驾亲征。明英宗被王振忽悠蒙了,轻信其言,真的御驾亲征,率部征讨瓦剌,结果一败涂地,50万大军全军覆没,王振自己也命丧疆场。这个倒霉的大太监临死还拉上一个垫背的,他把英宗朱祁镇忽悠得做了瓦剌的南冠,这且不多叙,还是说这智化寺。 

       现在的智化寺早已没有一个僧人,因此也不接受任何香火,不像五台山的大小寺庙,都有善男信女顶礼膜拜,香火钱动辄百元大钞,甚至更多,也不知这些香火钱落入何人之手。

       智化寺留给人们的是古建筑,供游人欣赏,供专家研究。这里还有智化寺京音乐流传于世,已经传至第27代。曲牌古老丰富,曲调悠扬典雅,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。每天都有此音乐传人在殿内演奏,我有幸欣赏这音乐。首先由一位鼓手兼指挥者做简单介绍,然后4位乐手开始演奏,两位吹笙,居中的一位吹管,旁边一位吹笛。管较短,声音最高,高而不燥,小乐队皆为吹奏乐器,并无丝弦,台面上放有钹、铙旁边亦有一个木架上面放置一罄,不过这些打击乐器均未用,这已足够。

       五位乐手演奏15分钟左右,曲调悠扬悦耳。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有几回闻”。这是500多年前的天籁之音,听此曲可忘却一切烦恼,听此曲,可陶冶情操,听此曲,可清洗头脑、净化心灵,听此曲可穿越时空,飘飘欲仙。在当今,各种狂躁的流行歌曲盛行,听到此音乐,可以洗心革面,我听着听着居然进入一段短暂的梦境,有一种极其轻松舒适之感。据介绍1952年,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等曾到智化寺研究这寺院中的京音乐,认为是源于宋代的教坊音乐,是我国“五大古音乐”之一,数百年来,一代一代地口传心授。1954年成立京音乐研究会。

       智化寺还是一个巨大的藏经宝库,寺内正殿为如来殿,释迦牟尼居中而坐于莲花墩上,左右各有护佑僧,身着宽大袖袍僧衣。后面和两侧均为大面积的藏经卷宝匣,自右向左按照千字文顺序排列,中间西厢房亦有同样藏经卷的八角宝塔,每面均有藏经宝匣,亦按千字文之顺序排列。中国古代没有引进阿拉伯数字,更没有ABCD,多用天干地支排序。对于浩如烟海的典籍编号一级目都用千字文,因为千字文字数多,1000个字,无一字重复,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。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……”按照这个顺序排列不会混乱。二级目可用干支或苏州码。这些宝匣外面中间处有一个小铜环可以把宝匣拉出,使用方便。

       智化寺是研究古建筑和京音乐的宝库,这里没有热闹看,听不到喧嚣的叫卖声,没有牵强附会的人造景观,所以,一般的游客很少到此,这无疑客观上对智化寺也是一种保护。

       这样的古建筑群和京音乐都是活化石,保存至今已不多见,保护好这国宝,这乡愁,是国家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