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尖上的故乡情

“千百年来,食物随着人们的脚步,不停迁徙,不停流变。无论脚步走多远,在人的脑海中,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,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,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,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。”

这是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开篇导语,如家乡日夜流淌的黑龙江水一样,激起我流水般的浓浓思乡之情。

离开家乡,变了容颜,换了乡音,虽也入乡随俗,但永远不变的是对家乡那些生长在山野中、独特美味野菜香的深深眷恋和想念。

这野菜香只有故乡的最纯正,只有故乡的最美味,也只有故乡的最入心。婆婆丁、榆钱、柳蒿芽、老山芹等这些应着季节生长的野味,是大自然对这块土地的无私馈赠,只有经过黑龙江水的滋养,黑土地的孕育才能生长出如此独特的山野珍品。

春寒料峭的时候,随着白雪融化,婆婆丁的新绿就已经在还未完全解冻的大地上,冒出锯齿般的嫩芽来,于是三五成群的人们就开始到野外寻找婆婆丁了。

婆婆丁也叫蒲公英,在它还没开出黄色花朵时,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。具有清热清火消炎功效,北方人喜欢生吃。清洗干净的婆婆丁,配上自家手工酿制的黄豆大酱,摆上桌子,即是一道来自乡野具有保健作用的美味珍馐。

“阳春三月麦苗鲜,童子携筐摘榆钱。”这诗句描绘的是南方三月的榆钱,北方的榆钱要到四五月份才能挂满枝头。

当圆圆嫩嫩的榆钱像一串串盛开的绿桃花样,挂满高高的榆树时,就到了吃榆钱菜团的时候。记得年少时,拎着花布袋,脱掉鞋子,几下爬到树上,伸长手臂,须臾功夫花布袋就装满嫩绿清香的榆钱。回到家,妈妈把清理后的榆钱放入少许盐和玉米面,做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子,上锅蒸10分钟。顷刻之间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会慢慢氤氲来了,钻入心扉,直抵心尖。

如今远去了的榆钱菜团,它的清香还是那样浓浓地弥漫在我的记忆里。

伴着春风的脚步,进入五月。

这时山野中的柳蒿芽和老山芹已经摇着嫩绿腰身,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清香,召唤着人们了。

柳蒿芽生长在河畔边、湿地上,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柳蒿芽具有药用效果,可以健脾解毒消暑。

老山芹和柳蒿芽生长环境相同,老山芹的营养价值极高,它可以和许多食材搭配融合,它是有“岭上人”之称的鄂伦春族人的最爱。

清早出门,日落而归,就会采摘到满满一大袋,烧上一锅滚烫的开水,放入柳蒿芽和老山芹,白花花的开水就变成墨绿色,连升腾起的蒸气都染上了绿绿的色彩。焯水去掉原有的苦涩味道,可以凉拌,可以和各种肉类炖焖,我最喜欢吃的是包成包子或饺子,老山芹猪肉馅饺子是家乡独有的特色美食。

虽然远离家乡,可家乡野菜独特的醇厚与馨香,总是熟悉而顽固地时时出现在我脑海中。

作家刘醒龙说过: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乡村,乡村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宿。现实总是诸多无奈,催促我们不停息地迈步向前。我们整装、启程、跋涉、落脚,停在哪里,哪里就会燃起灶火。

无论在哪里,牵绊着我的始终是故乡浓浓的味道,故乡的点点滴滴已经植入我的骨髓。点点滴滴汇成一股浓浓的思乡情,弥漫在我的舌尖,浸润我的心田,最终疯长成对家乡不可控制的思念。